玙宝刚出生,玙宝麻麻还因为麻药没退不能动,没有看到这个小可爱的时候,一起来陪产的邻居阿姨就惊呼:哟,小宝宝两只耳朵上都有小孔,和他小哥哥一样(阿姨的儿子),他小哥哥还只有一个,他有两个呢,以后肯定聪明,这是“聪明孔”!
麻麻听了心里没有美滋滋,反而一紧:遭了,这好像不是什么好事,隐约记得怀玙宝做功课时,产科医生说过这是一种先天缺陷,叫什么来着?
出院后,麻麻认真去查了这个问题,重新记起了这个名词——耳前瘘管。
玙宝耳朵上的小孔
关于耳前瘘管,有着美好的传说。
除了说这样的小孩儿比较聪明,这是个“聪明孔”外,老人们还说,有这个小孔的孩子能囤住粮食,一辈子吃喝不愁,所以管它叫“耳仓”。
可是,这真的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遭遇现代医学,就要被啪啪打脸了!
那么,如何控制感染、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所谓的“聪明孔”!
耳前瘘管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属于先天性畸形,是人在出生前几个月,胚胎发育期形成耳廓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胚胎时期耳朵应该闭合的地方,没闭合好就出生了,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小孔。
瘘管口大多在耳轮脚前方,少数开口于脚屏切迹至口角的连线上,或在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耳前瘘管可穿过耳轮脚或耳廓部软骨,深浅长短不一,常有分支,瘘管路径长的可深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后到达乳突表面。
它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遗传比例是4:1。
难怪玙宝会有,玙宝肯定是遗传了爸爸家的基因,因为玙宝的三伯就有,而且听玙宝爸爸说,三伯小时候因为这个耳前瘘管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反反复复地发炎流脓,高烧不退。
国内统计过耳前瘘管发生率高达1.2%,单侧与双侧发病比例为4:1。我们常发现孩子来看病时,同行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耳前也有小洞,而且大多数人单侧还是双侧发病与上代也相同。也有少数人会同时伴有腭裂、小耳畸形、副耳等先天性畸形。
为什么小洞会有分泌物,味道臭臭的?
耳前瘘管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但有些人会有少许稀薄黏液自小洞口渗出,还可以挤压出乳白色皮脂样物。
这是因为瘘管的管腔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有分泌功能。分泌物会导致局部微感瘙痒不适,还会有异味。如果瘘口堵塞,局部看上去像鼓了个包,实际是形成了囊肿。如果你家宝宝耳朵上也有小孔怎么办?
一定不能挤!不能挤!不能挤!重要事情说三遍。
小孔中会有看似分泌物,或者像是小脂肪粒样的物质,有强迫症的人总是忍不住想挤干净。
玙宝麻麻平时会避免去看玙宝的小孔,因为真的会很想动手啊!但这样真的是大错特错的!这个动作会刺激到瘘管,导致瘘管红肿,甚至发炎流脓,一旦感染了,后果不堪设想。
日常做好耳周清洁,如果有少量分泌物渗出,用棉签轻轻擦拭干净,并用酒精棉棒消*数日。
如果发现耳前瘘管感染时需要这样做:
出现红肿瘙痒、有分泌物流出。医院,通常会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如果已经有脓肿形成,医院手术引流。等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瘘管切除。注意:发生一次感染后,会反复发作!
耳前瘘管是否需要手术?
有些人的耳前瘘管和主人一辈子和睦相处,也没有白色分泌物,那就不需要处理。有些人的耳前小洞口经常有白色分泌物,嗅觉灵敏点的总能闻到耳边有股臭味,有时小洞周围还会鼓起来。
这时清洁瘘口就要比较小心了,不要用力过度,尽量不要用脏手用力挤压瘘口,避免继发感染。
如果影响社交或感觉清洁瘘口比较麻烦,也可以考虑手术。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者,原则上应进行手术切除。耳前瘘管感染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破溃出脓,经常反复发作。
每次小孩子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以及之后换药时的哭闹,都是家长不能承受之痛。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发生溃烂,结疤,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口,创面长期不愈合。
如瘘管较长,发生深部感染者,可出现远离瘘口的脓肿,有发作厉害的连眼睛都肿起来。也有极个别反复发作的耳前瘘管最后被证实为恶性肿瘤。
温馨提示:
宝宝耳朵上有小孔,一说是先天缺陷,感觉很吓人的样子,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不出现炎症对宝宝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管住手,千万别去随便弄!
部分内容来源:复旦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