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恒原创
在临床上,有的病例,本属慢性,由于日久郁结已深、或为痰浊凝聚,或为瘀血阻络,或两省兼而有之,病山发生了形质改变,可谓根深蒂因,人病真气则不能驱散其所结之邪,此时医者或病家,若冀其速效,实不可能,有时操之过急,往往债事。
前代医家早有守法守方之论,或以丸药缓图之法。根据个人临床体验,其说并非虚语。共实,此种病情,只耍辨证不误,治疗方向正确,方药能够切中病机,就不要轻易改弦更张,自乱阵脚,否则便难以收功。但应说服病家,密切配合治疗,方可缓缓取效。
年秋,成都铁路局曹朵,19岁。体质索健,一日突然发现右耳下后方长一拇指头大之硬性包块,不痛不痒,故不介意。医院检查,诊断为“腮腺混合瘤”,建议立即住院.手术治疗,且需先作活检,再确定手术范围。由于患者不愿作手术,遂求治于余。
察其包块,外不发红,皮色正常,只是按之如石,丝亳不能移动,脉象弦缓,余无它见,详询之,患者近年因家事不太愉快,平素喜食肥H炙烦厚味。余窃思之,此当系*邪凝聚,化生痰浊瘀血,阻结而成。除劝其不要紧张之外,可先服一段时间中药,观察有无效果,再考虑是否手术。
于是以软坚散结、活血解*为法,处以甲珠、浙贝、三棱、莪术、昆布、海藻、夏枯卓等味与之,约服药三月,包块推之可轻度活动,并无初起时之石硕。始终守祛守方不变,只是药量和药味有所增加,先后历时一年有余,患者服药达百余剂,包块全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年夏,氽在德阳开门办学时,公社一千部忠慢性血吸虫病,经祛出治疗后,肝脾肿大一直不消除,经西医检查,肝大在右胁下3厘米,质中,脾大8回米,经常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时而腹胀,西医建议切脾。患者要求进行中药治疗,遂来求余诊治。
观其面色微*,舌质略有痛紫,带白,脉沉炫缓。此乃虫蛊癥积之候,余本脊坚者削之,留长攻之,结者散之,虛者补之的原则,拟攻补兼施之方一剂,嘱仵为丸药,长期服用,以缓图之。
药用人参、白术、*芪、鳖甲、改苓、鸡血膏、我术、丹参、茵陈、郁金、谷麦芽、砂仁、鸡内金、白节、青皮、香附、核桃树枝、大枣、甘草等为方。患者服药一月后,自觉精神、饮食好转,腹胀消失,于是信心增强。先后共服丸药五料,处方基本未变,时一年多,患者健康明显好转。医院检查,肝在胁下可及,脾大2厘米,以后一直情况良好,至今仍在坚持工作。
纪东涛医师按:顽固疾病往往正虚甚而邪气亢,虽然气血郁滞,痰湿凝结,但是不能猛攻,慎用青皮,枳实,红花,蛰虫等药物,用一些平和的药物,比如丹参,赤芍,桃仁,海藻,昆布,陈皮,香附,佛手,香橼等药物,蚕食邪气。
同时用一些比较平和的补药,比如*参,*芪,白术,山药,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枸杞,杜仲,川断,菟丝子等药物,平补正气,既不会助长邪气,又能平和的扶正。
即使身体阴阳平衡打乱,也慎用大寒大热,大补大泻的药物,这样会伤了患者本就不足的正气,用之不当,更是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