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肿瘤放射治疗学腮腺癌第九章
TUhjnbcbe - 2022/6/24 15:02:00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074.html

一、腮腺癌简介

涎(xian第二声)腺也称睡液腺,人类有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等三对较大的睡液腺及许多小的睡液腺。腮腺是三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涎腺肿瘤发病率为0.5例/10万人,男女均等。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70%,但良性肿瘤占大多数,恶性肿瘤不足20%。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以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和恶性混合瘤最常见,其预后差别较大。

二、诊疗过程

2.1.询问现病史(主诉—症状特点)、诊疗经过、既往史(内科合并症等)、一般情况等。2.2.体查和影像检查。2.3.原发灶活检,确诊病理类型。2.4.收集所有资料,明确分期和状况评估,同时对合并症进行处理。2.5.以外科治疗为主,有适应症时应行术后放疗。2.6.治疗后疗效评估、指导建议、定期随访。

三、临床表现

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浅叶较大,90%腮腺肿瘤发生在浅叶,深叶较小。腮腺浅叶肿物多表现为耳垂前下或耳垂后的无痛性肿物。腮腺深叶肿物因其部位较深,不容易早期发现,就诊时可见肿瘤突入咽侧壁。当咀嚼肌受侵时出现张口困难。面神经受侵表现为:局部麻木感,面肌瘫痪包括不能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鳃、吹口哨,口角下垂。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四、体格检查及影像检查

局部检查(T/N分期):触诊腮腺区肿物大小,活动度,疼痛、压痛,是否侵犯皮肤,注意有无面神经麻痹。腮腺及颈部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病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并获取病理诊断。穿刺检查并获取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全身检查(M分期):胸部CT、腹部超声以评估胸腹部脏器有无转移,晚期病变还需行全身骨扫描以除外骨转移。血液检查:三大常规、生化、凝血功能、LDH、甲状腺功能检查。

五、鉴别诊断

5.1.良性混合瘤占腮腺肿瘤的50%~60%,肿瘤生长缓慢,就诊前平均病程在8~10年。肿块多在耳垂下方,呈结节状,硬度不一;肿瘤较小时,与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等不易鉴别,常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鉴别。5.2.腮腺区淋巴结结核临床并非罕见,表现为耳前或耳下肿块,初为腺内淋巴结病变,继而侵犯腮腺实质,常反复肿胀,肿块活动差,有时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应抗结核治疗。5.3.腮腺良性肥大一般为双侧,整个腺体肥大,触诊不能触及具体结节,B超腺体内无占位病变。5.4.腮腺淋巴结转移癌皮肤鳞癌及黑色素瘤、眼结膜和黑色素瘤、脸板腺癌甚至鼻咽癌均可转移至腮腺淋巴结。若能查到原发灶,腮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即可确立,其治疗应和原发灶同时进行。5.5.腮腺区淋巴瘤多为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耳前或耳下结节状肿块,一般为多个淋巴结融合,肿块生长较快,若同时伴有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诊断并不困难;若无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应行腮腺淋巴结剜除活检。

六、完整的诊断

肿瘤部位和组织学分期+侵袭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例如:左腮腺腺样囊性癌pT4aN0M0,IVA期(AJCC第七版)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先看淋巴结分是否比IVA期严重或轻微,N分期≥2至少为IVA期;若T分期为4Ta,N分期≤1,仍为IVA期;若小于IVA期即N分期≤1,则Ⅰ~Ⅲ期看主要看T1~3的变化;若大于IVA期即N分期>2,则T分期等于T4B或N分期等于3为IVB期;M1为IVC期。

病理类型(自评,五星代表程度最高)

生长速度侵袭能力淋巴转移血行转移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腺癌????????????鳞状细胞癌?????????????

七、治疗

7.1(常规)术后放疗前明确告知患者放疗的急性和慢性*副反应,如口干、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颈部纤维化等,并告知患者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放疗应在手术切口愈合好后进行。7.2(常规)常用的放疗技术有二维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应向患者详细说明上述技术各自的优缺点,由患者自行选择。7.3腮腺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如病理提示高度恶性的肿瘤、治疗前已出现神经侵犯、手术切缘阳性、局部晚期肿瘤、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多次术后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术后放疗。7.4术后颈部区域淋巴结放疗指征:颈部淋巴结阳性、局部晚期肿瘤、高度恶性肿瘤。7.5放疗照射范围至少包括病侧癌床区域,如需颈部照射,则需要包括同侧颈部Ⅰ到Ⅲ区。7.6放疗术后肿瘤区域GTVtb根据术前影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确定肿瘤所在位置及侵犯范围。7.7放疗计划靶区PTV为60-66Gy(2.0Gy/fraction);每周一到周五;持续6到7周。肿瘤明显残存的放疗剂量局部应达到70Gy/7周;颈部淋巴结区预防性照射剂量为50Gy(2.0Gy/fraction)到60Gy(1.6~1.8Gy/fraction)。7.8靶向治疗:多数腮腺恶性肿瘤都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高表达。因此,通过采用EGFR单克隆抗体(爱必妥、泰欣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可能能够提高放射敏感性,联合放疗也许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7.9治疗结束后,须向患者告知急性反应消失的可能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晚期反应,并告知患者预后以及是否需行下一步治疗。

八、治疗并发症

早期反应主要是口腔黏膜炎,照射区皮肤的放射性皮炎,口干,味觉丧失,中耳炎,毛发脱落等。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处理主要是对症处理,在保持口腔卫生的同时,可采用漱口水、含麻醉剂的含漱液、促进黏膜愈合的制剂等:严重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进食困难者可进行鼻饲或静脉营养。晚期反应可能出现听力下降,颈部纤维化,下领骨放射性骨坏死、骨髓炎,放射性龋齿等。放疗前应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对于有牙周疾病及龋齿的患者,为避免放疗后放射性骨随炎的发生,应先洁齿和修补龋齿,必要时拔除龋齿。

九、随访

一般要求治疗后2年内每3月复查一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十、预后

腮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57%~80.2%,10年生存率43%~62%。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对预后影响很大。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的预后最好,未分化癌和鳞癌的预后最差;肿瘤晚期,容易发生淋巴或血性转移,预后差。手术是腮腺癌主要治疗方法,腮腺癌复发后再治疗的5年生存率虽然低于首次治疗者,但是仍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后+放疗获益较高。切缘阳性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腮腺肿瘤治疗后的死亡原因,局部复发占第一位,远处转移占第二位。

十一、腮腺解剖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上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大体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内。

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浅叶较大,覆盖于咬肌后部的浅面。深叶较小,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前缘和下端有面神经分支和面横动脉穿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肿瘤放射治疗学腮腺癌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