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头颈部影像病例专栏腮腺肌上皮瘤
TUhjnbcbe - 2022/6/23 18:23:00

感谢王海滨老师(医院放射科)提供病例并主持读片!病史男性,69岁

发现左耳垂下方无痛性肿物7月余。

左侧腮腺区域见一不规则片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欠清,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内见点片状稍高信号影。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界尚清。

三、诊断依据

涎腺肌上皮瘤(myopithlioma,ME)是一类少见的涎腺肿瘤,几乎完全由肌上皮细胞组成,与之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称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pithlioma,MM),又称涎腺肌上皮癌。

ME的临床及病理:ME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腭部渐增性无痛性肿块,多为无意中发现。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40~50岁年龄段。ME是源于肌上皮的良性肿瘤,但有潜在恶性,并有术后复发倾向。病理分型主要依据光镜下细胞形态和间质成分的不同,包括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

肿瘤多呈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如呈浸润性生长,形态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直径在1.2~5.0cm之间,病灶呈等或稍低于肌肉密度,其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病灶大多有完整包膜,边缘清晰锐利,若边缘模糊或不规则常常提示包膜受侵犯或包膜不完整,常见于交界性者。

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显示,伴有局部玻璃样变的梭形细胞型ME和伴有黏液样基质的浆细胞型ME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而含有纤维基质的梭形细胞型ME则呈明显强。

研究结果提示:ME的强化模式可能会受组织学成分及间质的影响,含有纤维间质细胞的ME比含有黏液间质者更富含血管并明显强化。

三、鉴别诊断:主要与恶性肌上皮瘤鉴别

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pithlioma,MM)的临床及病理:

MM早期表现为腺体局部肿块,无明显症状,可缓慢生长,病程较长或多次复发者可呈局部浸润生长,增长速度较快,可伴有局部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MM好发于中年人群,男性略高发,腮腺为主要部位。

MM的CT表现:腮腺是MM最好发的部位,小唾液腺中以腭部唾液腺多见,少见的部位包括喉部、鼻咽部等。

MM的CT表现与ME类似,但由于是恶性病变更易出现浸润性生长致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本组病例中,MM较ME体积更大,更易表现出分叶状外观,发生于腮腺者几乎都同时累及深、浅叶,囊变发生率与ME相当,不均匀强化的比例较ME高。

增强后,MM的强化方式与ME相似,呈轻度强化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MM具有局部侵袭性和破坏性,肿瘤可以累及到相邻骨骼,区域和远处转移较罕见,但可以发生在病程晚期。

综上所述,涎腺的ME和MM的CT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强化模式因组织成分不同有多种表现形式,诊断上需要与发生在这一区域的良、恶性唾液腺肿瘤、神经鞘瘤及炎性病变进行鉴别,确诊仍然依赖病理。但如果CT增强扫描肿瘤静脉期出现显著分叶状强化,且肿块内见囊性结构时,有助于提示交界性ME和MM。

参考文献

良、恶性涎腺肌上皮瘤的CT表现,童娟,廖欣,王波等,临床放射学杂志[J],,33(3):—。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颈部影像病例专栏腮腺肌上皮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