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A男,35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个月。
图1B女,28岁,左侧腮腺区肿物3个月。
图1C女,41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个月。
图1D女性,33岁,左颈肿物溃破伴压痛6个月。
图1
图1A横断位CT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图1B横断位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腮腺间隙内2个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小低密度区及分隔,呈“花环样”改变。
图1C横断位增强CT扫描显示右侧颈深组及颈后三角区多发孤立淋巴结,边界清楚,内见单发低密度区,边缘呈厚壁环形强化。
图1D冠状面重建显示左颈部不规则肿物,边界不清楚,中央见低密度坏死,边缘强化,呈“花环状”,伴有窦道形成。
均为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ofthecervicallymphnodes)分为3型:Ⅰ型的淋巴结结核以增生为主时,内见多发结核性肉芽肿结构,其内无或仅见微小干酪坏死,包膜完整。Ⅱ型的淋巴结结核均为干酪增殖结核,淋巴结中央可见成片的干酪坏死及周围的结核性肉芽肿结构。Ⅲ型的淋巴结结核病理上淋巴结结构消失,见融合成片的干酪或液化坏死,周围为肉芽肿结构,可形成“冷脓肿”。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颈部肿物,可伴有压痛或不适,多数病例不伴有活动性肺结核及全身症状,结核菌素试验亦可为阴性。
B超、CT、MR均可选用,以CT增强扫描为首选方法。
1.颈淋巴结结核好发部位为颈静脉周围及后三角区淋巴结,以颈下深组及后三角组下区最为多见。
2.CT表现分为3型,Ⅰ型:密度大致均匀,增强后呈均匀等密度强化。Ⅱ型: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央见单发或多发小低密度区,增强后边缘见环状强化。Ⅲ型: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病变中央见大的融合低密度区,增强后周边呈环形强化,可形成窦道或“冷脓肿”。病变淋巴结边界不清楚或与周围肌肉粘连,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考虑有淋巴结被膜外受累。
本病需与淋巴瘤、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结转移等鉴别。
1.淋巴瘤侵犯淋巴结①多表现为双颈多发密度均匀淋巴结,与Ⅰ型淋巴结结核相似;②但强化程度略低;③两者均可与其他表现的淋巴结同时存在,且好发年龄及临床表现亦有重叠,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以免贻误病情。
2.化脓性淋巴结肿大①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及转移应与Ⅱ型及Ⅲ型的淋巴结结核鉴别;②颈部的化脓性炎症多有明显临床症状,而其他特异性炎症均为罕见。
3.淋巴结转移①多数年龄较大,有原发肿瘤,尤其是头颈部原发肿瘤病史;②转移淋巴结多发于颈深组;③可表现为边缘强化及中央低密度,但相互融合者少见。
CT扫描不但可以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大小、形态及位置,还能通过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别,准确的显示病变增殖及干酪坏死成分及比例,为首选方法。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