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小病例的随访及扩展学习,以及一些感触。
1、病例
男,12岁,半年前发现左侧耳后下方一玉米粒大小肿物,2月前发现肿物生长加速,增大明显,无明显触痛,有活动度,质地韧,活动度好。
2、图像
3、病理:
(左腮腺)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符合多形性腺瘤
4、临床概况:
多形性腺瘤含上皮成分和非上皮成分,非上皮成分包含黏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骨样组织、透明样变等,故也称为混合瘤。
因肌上皮细胞具有多形性,故称为多形性腺瘤。
5、超声表现:
多形性腺瘤多为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回声均匀至不均匀,不均匀表现为钙化、囊性变,随着生长,可逐渐呈分叶状。
6、鉴别诊断: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第1常见的肿瘤。
腺淋巴瘤(Warthin瘤)是腮腺第2常见的良性肿瘤。
两者可以做一对比,尤其是区别明显的地方,快速掌握一些入门知识:
临床方面,多形性腺瘤常见中年女性,腺淋巴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有吸烟史。
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单侧,极少发生于双侧;腺淋巴瘤可多发,可见于双侧。
内部回声:腺淋巴瘤囊性成分更多,因而内部回声极低,可见高回声带呈“网格状”分布。多数瘤体局部可见液性暗区,有时可见胆固醇结晶伴彗星尾征。
血流信号:腺淋巴瘤是所有涎腺肿瘤中血流信号最为丰富的。病变处呈现类似淋巴结门样血流信号深入瘤体。
万维钢老师在《思维密集度和牛人的反击》一文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思维密集度”。他认为接受信息的效率是可以量化的:
比如一个人以正常的思维速度边想边说一个小时,那么听他说这一小时话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然而写文章就完全不同,它可能需要经过修改和润色,一个小时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别人5分钟就看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12。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写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作者从搜集材料开始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读者两个晚上看完,那么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可能达到几百。
这个概念也可以借鉴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密集度越高,其实意味着后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理解吸收,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转化为实际能力。
上面介绍腺淋巴瘤专业知识中提到其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这个知识点在《超声医学》中提到一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吸烟、离子辐射及EB病*感染有关。而在其他很多书籍中并没有提到。我们读书时很可能一带而过,理解不深而未引起重视。
薛念余老师在他的相关文章里认为吸烟在腺淋巴瘤发病里占据很大因素。对这个知识点有了一个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了印象,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应用。
专门的技术知识为“术”,怎样学好术的知识为“道”,术道结合,相得益彰。
薛老师详文: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上期病例答案:腮腺淋巴瘤与腺淋巴瘤少一字(一恶性、一良性),但超声表现却是很相似
广友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