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79岁,退休工人。身体素健,性格开朗,食睡二便均可,无“三高症”。
一诊:年1月5日
年1月左耳后患“腮腺混合瘤”,大小约2公分,遂予手术切除。近一个月因家事烦闷,旧病复发,约3公分大小,稍胀感,没有痛、热、痒、麻感,已7天。服抗生素服4天,肿未见消。B超仍诊断为腮腺混合瘤,又建议手术切除。考虑到1年前术后复发,且已在原手术疤痕稍下后下复发,遂选择中医治疗。视之不红但肿,如半个鸡蛋*大小,色稍紫红,未破皮,触之胀感加重,质柔软,无液波感,语声高亢,思维仍捷,食睡俱佳,舌淡紫,苔腻,脉沉弦尺弱。从厥阴肝经痰气夹瘀论治,用四逆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柴胡10赤芍15连翘30浙贝15夏枯草20生牡蛎30(先煎)玄参15陈皮5昆布10海藻20炙甘草10法夏15当归10川芎10胆南星10重楼30三棱10:7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和匀,三餐饭后温服。
二诊:年1月13日
7剂后肿消过半。诊之舌脉,并无明显异象,信息处原方,再服7剂。并嘱少恼怒,断寒凉食物。
三诊:年8月7日
肿瘤渐消,且未曾再发。但近一月又因家事烦闷,旧恙又作,遂自购上药7剂,无效。某医处《医学衷中参西录》消瘰丸七剂,肿块反见增大,且便溏,心里发虚,食纳见减。视之瘤块在原部位的左后下方,约3公分大小,局部情况总体与三年半前相同。但身体仍硬朗,睡眠和精神尚无大碍,舌淡胖嫩、苔薄白略腻,脉沉细,双尺似无。从少阴阳虚气不化水、水聚为痰痰结夹瘀论治,处附子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黑顺片15(先煎)*参10炒白术10茯苓15连翘30浙贝15夏枯草20生牡蛎30(先煎)玄参15陈皮5昆布10海藻20炙甘草10法夏15当归10川芎10胆南星10重楼30三棱10:2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和匀,每四小时服一次,并嘱有情况随时反馈。
四诊:年8月9日
一剂服完,左耳肿物部位即有窜动感,二剂服完肿块缩小近半。食睡二便及精神状态均佳,察之舌仍淡胖苔白,脉仍沉弱尺难触之。效不更方,书二诊之方,再进10剂,煎服法同前。瘤消即止后服。
五诊:年11月29日
其女告:只再服2剂,总共只服4剂,瘤肿全消。虽年高身体仍健,腮瘤6年多来未再发。
1.瘤虽良性勿小觑腮腺混合瘤系腮腺区肿瘤,属中医瘰疬、痰核、瘿瘤之类。腮腺混合瘤一般为良性,手术多能治愈,但手术不彻底易复发。笔者临床上发现,许多良性肿瘤,包括腮腺混合瘤、甲状腺结节、脂肪瘤、子宫肌瘤等,手术后会变本加厉地长得更快,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象,本案也属于这种情况。
2.所主病机须精研对于腮腺混合瘤,中医表层病机都属痰瘀互结,治疗都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但中医深层病机则或少阴阴虚生火,痰火凝聚;或厥阴肝郁,气滞生痰,痰瘀互结。治疗则需辨证,或滋阴化痰,用《医学心悟》消瘰丸;或疏肝化痰,用《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两方均属标本兼治,不仅可以消瘤,而且可以预防复发,临床常有效验。本案首诊从其家事烦闷伤及肝气,痰核在腮腺恰为肝经所过,所以选四逆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药分四类:一是四逆散加青皮和陈皮,疏柔厥阴肝气;二是海藻、昆布、海带加法夏、贝母,化痰软坚散结;三是佛手散加三棱,活血养血;四是连翘加重楼散结并清痰郁之热。四组药物,立足厥阴,行气活血,主攻化痰,服药二周,终使瘤消结散。总体疗效远优于带创伤且只治其标的手术。
3.脾肾阳虚是其根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节肿块及肿瘤类疾病中,其病机属少阴阳虚寒凝和太阴气弱痰生者越来越多。如果只行气疏肝,化痰活血,不解决其痰生瘀阻之深层次病机,则疗效不显,即有效也费时费力。本案首诊只从肝郁痰瘀论治,虽效,但费时二周,而且三年后即复发,复发后用原方无效,乃因只疏其肝,未温其阳。后易疏肝之四逆散为温补脾肾之附子汤,不仅大效,四剂乃愈,且六年过去病未再发。所以速效和未再复发,乃因不疏其肝,但温其阳,在温补脾肾阳气的基础上,兼以化痰活血。
4.附子温阳消肿积虽然海藻玉壶汤功不可没,但本案最后起关键性作用的是附子汤。本方虽为《伤寒论》少阴阳虚寒湿身痛而设,但其附子配人参温补少阴与太阴阳气,附子配白术、茯苓温化少阴与太阴寒湿,恰应证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阳气只要充足,气化津液和津血功能正常,则阴邪(痰浊瘀血等)难成其有形之块。欲化其瘤,必化其气;化其气者,必温其阳也。此外,对于方中主药附子,《本经》谓其能“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白术《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死肌”,芍药《本经》云其可“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如此,对于虚寒性痰结瘀阻之“瘤”,附子汤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标本兼治妙方。临床上,附子用量宜小,时间宜短,只要对路,气化则痰化,三五剂即可收功,没有临床实践过,难有此心得。
5.谨于辨证方大道本案三诊中,他医用消瘰丸治之,犯了“只治痰瘀互结之标,未治痰瘀所生之本”的错误。消瘰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用治“瘰”,考此方为“肝经血燥有火,而痰瘀互结生瘰”之少阴阴亏,水不涵木,以致肝火郁结,灼津为痰,痰火凝聚而成“瘤”者。方以苦微寒之浙贝为君,清热化痰,消瘰散结,牡蛎咸平微寒,软坚散结;而玄参苦咸而寒,滋润清热中兼软坚散结之功。全方于寒润中兼化痰软坚,于阳虚寒凝之痰结恰是南辕北辙,故非但未效,反而添乱。所以,对症之方只是权宜之计,只是添于辨证方中,而辨证永远是中医诊病的根本定律,随证施治,万不可本末倒置,将对症之方药置于主心骨的地位,如此则落入“套方”之属,终致时而有效,时而无效。
6.巧用相反亦相成本案多次将后世“十八反”之昆布海藻与甘草,半夏浙贝与附子同用,乃为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经典著作,借鉴名家应用心得,取其“相反相成”之功。“十八反”虽为中药配伍的明确禁忌,而历代医家早已有打破此禁忌者。如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治疗瘦瘤的昆布散,《医宗金鉴》的通气散坚丸、海藻玉壶汤,《疡医大全》中的“内消瘰疬丸”,以及《本草新编》中均有海藻和甘草合用。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昆布海藻与甘草可以在适当比例时配伍使用,但是具体的剂量配比、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附子与半夏同用在汉代的《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如附子粳米汤。附子与贝母亦多有临床报道用治疑难病症者。故本案中之所以将昆布海藻与甘草,半夏浙贝与附子同用,乃为切其“阳虚痰湿内生”之病机,亦借海藻昆布与甘草“相反相成”以消肿散结之功,巧妙应用,配比得当,合法煎煮,并嘱患者有情况随时反馈,亦十分小心谨慎,方能取得案中佳效。
7.时方亦可担大任本案海藻玉壶汤并非经方,但它化痰中兼有散瘀,活化中兼有疏肝,属厥阴肝经之方,故能纳入六经辨证体系,能入六经辨证体系之方,即是现代六经辨证之方。张仲景所说“博采众方”的治学观点永远不会过时,而这正是六经辨证的具体继承和发展。
(本病案由陈宇研究生整理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