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左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
TUhjnbcbe - 2021/2/26 5:27:00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912.html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5岁。

主诉:左腮腺区无痛性肿物三年。

现病史:三年前患者发左耳后肿物,*豆大小,未治疗。近来数月肿物生长速度较快,偶有疼痛,来院就诊。该患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发热、胸闷、气短、胸痛;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进行性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良好。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左耳垂后颌后凹稍隆起,扪及直径约2cm肿物,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触压痛,左眼闭合可,口角未见偏斜,张口度好。左腮腺导管口未见红肿,挤压见清亮液体。左颌下扪及直径1cm淋巴结,质中,活动,无压痛。

超声:无。

CT/MRI扫描:头颈部CT检查:CT检查设备为飞利浦Brilliance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眶上到锁骨水平,常规扫描层厚为5mm,电压kV,管电流50mA,矩阵×;扫描结束后行1.25mm薄层后处理重建。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1: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多形性腺瘤

B腺淋巴瘤

C静脉畸形

D恶性肿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A

病理所见:肌上皮腺上皮细胞形成的肿瘤,见粘液样成分“左腮腺”多形性腺瘤,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腺上皮细胞排列呈导管状,肌上皮细胞排列呈片状,部分区域黏液样成份丰富,部分区域细胞丰富,伴不典型增生,肿瘤无完整包膜,请临床密切随访,“左腮腺”轻度慢性炎免疫组化结果(I13-):CKp、CK8、CK19、Vim、S-、SMA、Ki-67部分(+)Des(-)

病理诊断:“左腮腺多形性腺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CT平扫可见左腮腺深叶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病灶,大小为2.5cm×3.2cm,边界可见,部分包膜完整,部分包膜欠清晰,边缘见浅分叶,其内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最低为16Hu,最高为36Hu,平均值为25Hu,增强后实性病灶有强化,CT值35HU,延迟期CT值进一步增高,42Hu,增高幅度较小,提示为缓慢持续强化。

磁共振检查见T1WI、T2WI图像中病灶均为不均匀信号,T2WI图像中部分病灶信号较高,提示该部分病灶可能为粘液成分,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功能检查结果为,TIC曲线表现为持续强化,ADC值:1.32×10-3mm2/s,两项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该病灶为良性病变可能大。

1标题内容

(1)CT图像的意义:腮腺肿瘤常规CT增强检查,发现病灶位于左腮腺深叶。该病灶CT图像主要特点为:1.包膜存在,并不完整;2.缓慢持续强化;3.病灶密度不均匀。颈部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根据CT图像确诊病灶性质有一定的难度。

(2)MR图像的意义:在MR图像上,病灶信号不均匀,T2WI图像中表现为部分呈高信号表现,部分为中等稍高信号。病灶高信号部分在T1WI图像中表现为中等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为含水较多,腮腺肿瘤中呈该表现的常为液性坏死部分、粘液软骨部分等。T1WI更清晰的观察到包膜不完整。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3)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35岁年轻女性,发现耳后肿块,病史较长为三年,但目前有增大史。影像学表现中,良、恶性表现均有,病史较长、无特征症状、病灶有包膜、缓慢持续强化等均常为良性肿瘤表现,但近期快速增大、包膜不完整、密度及信号不均匀等亦可以是恶性肿瘤表现。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中,TIC为缓慢增强曲线、ADC值较高均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该肿瘤定性提供了更多信息。因此,本病例根据如上分析倾向诊断为良性肿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CT图像中良恶性表现均有,磁共振图像可观察到不完整包膜,病灶内有高信号(考虑为粘液软骨样成分),两项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均偏向良性肿瘤。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80%,多形性腺瘤又占其中80%,为腮腺区最好发的肿瘤,中年女性略多见,生长缓慢,术后可复发和恶变。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征为成分多样,包膜不完整等。在影像学表现中因为包膜不完整,信号或密度不均匀等表现,需要与恶性肿瘤鉴别。该病例仅根据CT图像较难与低度恶性肿瘤鉴别,但根据磁共振图像及其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诊断为多形性腺瘤。

2鉴别诊断

(1)腺淋巴瘤:又称“Warthin瘤”,好发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区良性肿瘤。其流行病学特征为中老年男性好发,90%有吸烟史。好发于腮腺下极,双侧多发较常见。CT图像特征为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明显均匀强化,延迟后密度下降。磁共振功能检查特征为TIC曲线为速升速降型,ADC值低(0.88×10-3mm2/s)。腺淋巴瘤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及速升速降的强化方式,ADC值偏低等特征,较容易与多形性腺瘤鉴别。

(2)静脉畸形:发病率低,发病年龄跨度大,病史较长,腮腺深叶区病变往往在无意中发现。常累及多部位,腮腺咬肌区是其好发部位。CT平扫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内可含或不含类圆形高密度静脉石,增强早期病灶多无强化,延迟期多呈不均匀持续强化。MR图像特征为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缓慢持续强化,静脉石呈类圆形无信号影。腮腺静脉畸形有病史长,无意中发现,影像学中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T2WI信号高等特点,需与粘液软骨样成分较多的多形性腺瘤鉴别。

(3)腺源性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成人多见,可有面瘫、疼痛等症状。病变形态不规则,密度、信号不均匀,呈不均匀强化。边缘不光整、包膜无或不完整。磁共振功能检查中,ADC值较低,动态增强TIC曲线中强化峰值时间多出现在秒以内。恶性肿瘤有包膜不完整,密度、信号不均匀等特点,需与多形性腺瘤鉴别,但其ADC值较低,TIC曲线往往为较快速增强,可根据功能检查结果与多形性腺瘤做鉴别诊断。

病例供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放射科朱凌

专家点评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性病变,应该是腮腺单发结节的首要考虑对象。但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成分复杂、影像学表现多样、恶性变常见等原因,其准确诊断并不容易。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思路应为:

1.排除特异性“囊性”占位,包括腮裂囊肿、表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囊壁完整,内容物不强化),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明显强化、流空信号、可见液平),脂肪瘤(特异性高信号,压脂序列减低);

2.鉴别恶性肿瘤征象,包括边界不清、周围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侵犯到邻近间隙、皮下组织浸润、沿面神经或三叉神经扩散、T2WI图像低信号等表现;

3.DWI,良性多形性腺瘤是所有腮腺肿瘤中ADC值升高最显著的,通常大于1.3×10-3mm2/s,如果其ADC值下降常常提示其恶变可能;4.DCE,多形性腺瘤TIC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的特点,具有特异性。

本病例,按照上述思路诊断不难。

点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放射科潘初

参考文献:

1.artaglioneT,BottoA,SciandraM,etal.Differentialdiagnosisofparotidglandtumours:whichmagneticresonancefindingsshouldbetakeninaccount?.ActaOtorhinolaryngolItal,,35(5):-.

2.TarsitanoA,PizzigalloA,GiorginiF,etal.Giantpleomorphicadenomaoftheparotidgland:anunusualcasepresentationandliteraturereview.ActaOtorhinolaryngolItal,,35(4):-.

3.BornerU,StowNW,LandisBN.Pleomorphicadenomaoftheparotidgland.AmJMed,,(1):e1-2.

4.JainS,HasanS,VyasN,etal.Pleomorphicadenomaoftheparotidgland:Reportofacasewithreviewofliterature.EthiopJHealthSci,,25(2):-.

5.HageR,RiviereAB,SeldenrijkCA,etal.Updateinpulmonarycarcinoidtumors:areviewarticle.AnnalsofSurgicalOncology,,10:-.

快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