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多变,
现阶段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
必须严格做好防控工作,严防传染病。
其中,
以下几种传染病是重点防范对象。
↓↓↓
一、季节性流感
春季正是流感的高发期,很多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都成为流感的高发人群。
防护措施
1、出门戴口罩,人多场所要避免;
2、接种疫苗要及时,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可服用抗流感药物;
4、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注意室内通风。
▼科学区分感冒、过敏、新冠病*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水疱或溃疡,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防护措施
1、勤洗手、掩口鼻,戴口罩;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3、应定期进行清洁,消*常接触的物品;
4、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通风。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通过飞沫传播。
防护措施
1、接种疫苗,出门戴口罩;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妥善清理口鼻排出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四、肺结核
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人可以出现肺空洞或并发大出血。
防护措施
1、及时接种卡介苗,戴口罩;
2、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肺结核筛查;
4、学校所有新生入学应做结核病筛查。
五、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防护措施
1、减少污染,控制食物保存的温度、熟食存放时;
2、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3、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其实,
传染病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我们需要做的是,
正确认识它,正确预防它,
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意萌动,万物生长的同时,
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
此时养生,
不仅能有效避免疾病找上门,
也能为健康打下基础。
但是你们知道吗,
有很多常见的养生方法并不科学。
↓↓↓
春季养生五大误区
1春困就睡
在春日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
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2春捂不当
早春不但昼夜温差大,日间温差也大,同样的衣服,昨天还热得出汗,今天穿着就冷飕飕了,导致身体也容易出现问题。
这种时候,就要注意适当春捂。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不捂,早早就穿起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支招: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3进补过头
很多人的养生观念还十分“淳朴”,觉得多吃补品,一定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凡事都讲究适度,过犹不及,进补也要适度以及根据身体情况来,不要什么都往嘴里送,加重身体负担。
支招:进补应该从日常饮食入手,注意饮食品种多样化,《*帝内经》讲“食岁谷”,意思是要多吃时令食物,春令时菜包括豆芽、莴苣、春笋、蒜苗等。饮食也应以清淡疏散为主,不要吃太多辛辣干燥的食物。
4上火就吃药
由于季节变化,初春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带来口疮、便秘、咽喉疼痛等问题,精神上也会有相应变化,表现为急躁易怒。有些人一上火就吃降火药败火,但其实上火也分很多种类型,包括肺火、胃火、肝火、心火、肾火等。
支招:降火也需要对症下药,比如针对心火,可以食用莲子汤,胃火则需要喝绿豆汤,肝火则要靠梨水,具体问题还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建议先咨询医生为好。
5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支招:建议不论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春季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
我们要更加重视预防工作,
多喝水多运动强身健体。
对待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
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精医重道|众志为民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