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同时,春天来临、气温渐升,学生们处在人员密集的校园需要谨防传染病“抱团”来袭,为预防校园传染病,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十堰市疾控中心提醒当前重点防范以下传染性疾病:
新冠肺炎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呈大流行态势,目前新冠肺炎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为主,多国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
学校防控要点: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各学校要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按照6个月的时间间隔尽快接种加强针。
做好健康自查。各学校要全面细致做好教职工、学生开学前14天的健康状况自查,对于出现咳嗽、发热、腹泻等健康异常状况的师生,要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可推迟返校,严格杜绝师生带病返岗返校。
做好学校常态化防控。坚持晨午晚检制度,坚持师生健康监测和活动轨迹管理,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切实落实“四早”要求。
做好防护。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都是诺如病毒暴发的高峰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经常被错认为食物中毒。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可感染任何年龄段人群,尤其爱侵扰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婴幼儿,因此在人群聚集的学校、托幼机构容易引起集体暴发。
学校防控要点:储备好消毒物品和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为学校师生配备洗手设施和肥皂或洗手液。做好学校日常消毒工作,在高发季节,适当增加厕所消毒次数。搞好食堂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食堂员工在加工处理食物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厨房用具。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加强对新生预防接种查验,及时发现并督促漏种EV71疫苗的学生进行补种。落实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环境(含公共场室、校车等)及物品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停课隔离治疗。聚集性疫情要及早发现和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实施停课、物品消毒等防控措施。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经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其传染性很强。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约90%以上患者口腔可出麻疹黏膜斑(科氏斑),即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直径约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于发疹后的第二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是麻疹早期具有的特征性体征。
学校防控要点:加强对新生预防接种查验,及时发现并督促漏种麻腮风疫苗的学生进行补种。落实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消毒制度。加强健康宣教。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学校防控要点:加强对新生预防接种查验,及时发现并督促漏种水痘疫苗的学生进行补种。落实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消毒制度。加强健康宣教。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学校防控要点:做好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督促漏种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学生进行补种。落实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严格隔离病人。
个人防护要点:
1、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5、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休息,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
6、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7、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8、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9、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10、必要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疫苗接种(如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到当地接种门诊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免疫力,实现科学预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