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陈寅恪的两次书劫559
TUhjnbcbe - 2020/7/31 11:13:00

陈寅恪的两次“书劫”


陈寅恪先生嗜书如命,见到自己喜欢的书,就要想方设法买下来。吴宓先生早年与陈寅恪曾一同在哈佛大学求学,他在日记中,就记述了陈寅恪购书之多――当年到陈寅恪宿舍初访,就“首惊其藏书之丰富”,“哈佛中国学生中,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大维。两君读书多,而购书亦多。到此不及半载,而新购之书籍,已充橱盈笥,得数百卷。”


中国论文


后来,陈寅恪先生又转赴欧洲留学,但每到一处,仍然要购买大量书籍。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前,吴宓先生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就任导师一职,他同意就聘,但不能马上到任,要等到次年春天才能到校,据吴宓日记披露的原因,就是所购的书太多,“陈寅恪有函来,购书殊多且难”。由于购书太多,陈寅恪没有那么多钱,便只好向吴宓先生求援,吴宓向校长曹云祥汇报,申请由校方预支部分薪水给陈寅恪用于购书,“谒校长,陈寅恪,准预支薪金二千元”;“见瑞光,为寅恪支四千元事”;“下午,见瑞光。定以一千元先汇陈寅恪”……总之,陈寅恪先生留洋十几载,归国之时,带了大量藏书,这些藏书非常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遗憾的是,这些藏书的大部分,在后来的两次劫难中都损失了,这成了陈寅恪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直逼平津,教育部决定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往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陈寅恪随校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也随校到达昆明。由长沙经香港、安南赴滇时,陈寅恪把自己的藏书装进了两只大箱子,交由滇越铁路部门托运,然而,怎么也没想到,箱子托运到蒙自时,打开后看到的竟是几块砖头,所有的书都不翼而飞了。原来,所托运的书籍,在转运途中全部被盗,据《陈寅恪集?书信集》一书所记载,其中的精华有:“‘蒙古源流注’;又有‘世说新语注’;又有‘五代史记注’;又凡佛教经典之存于梵文者;还有巴利文长老尼诗偈一部……”1955年,寅恪先生曾收到一位越南华侨的一封信,说他曾在海防买到了陈寅恪所藏的《新五代史》批注两本,陈寅恪看到此信后特别高兴,无奈当时越南禁止书出口、无法带出,只好等待时机。哪知后来战火四起,那位华侨家收藏的数千种书化为灰烬,陈寅恪批注的《新五代史》也在其中。寅恪先生离开北平时,托侄子陈封雄把一批书籍邮寄到长沙的一个亲属家中,陈寅恪先生离开长沙时,所寄的书籍还没有到,在他离开之后,那些书籍陆续到了,寄放在了亲属家中。不幸的是,1938年10月13日,长沙发生大火,火灾持续烧了三天三夜,陈寅恪放在亲属家中的那些书籍,也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先生得此消息后,禁不住潸然泪下。


对一个文人来说,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藏书,如果藏书遗失的话,对他而言是最为痛心的了。诚如吴宓先生的女儿吴学昭女士在《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中所写的那样:“那都不是普通的书籍,而是寅恪伯父多年心血的结晶;书页的空白处布满寅恪伯父写记的考证、比较和见解心得,学术价值无可比拟!”


两次劫难,几乎使陈寅恪先生的藏书全部损失掉了。陈寅恪所损失的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书本,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所以更让人痛心不已。


(据《联谊报》唐宝民/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寅恪的两次书劫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