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种疾病可能一生都逃不掉该怎么办常规体
TUhjnbcbe - 2024/3/15 19:14:00

研究表明,中国整体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贫血患病率为6.6%、妊娠期贫血的总患病率为19.9%,中国农村18-44岁成人为10.0%、45-59岁成人为9.6%、60岁以上老年人为12.6%,城市相对患病率更低。人的一生都可能会出现贫血,其中约有一半由缺铁造成。但因为贫血较常见且早期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引起重视。但是长期贫血可能导致虚弱、头痛、运动耐量下降、乏力、易激惹或抑郁、儿童神经发育迟缓等。任由其发展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其它疾病;而且贫血本身可能由其它疾病引起,因此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很重要。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可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血常规检查是通过观察血液中各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总体来说,血液中约有一半是由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一半是由血浆组成。因此,可以将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十几种项目,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判断是否贫血及其类型和严重程度,就是看红细胞系统,这个系统中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简单来说,在看化验单时,如果血红蛋白含量显示“”提示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贫血、失血。如果血红蛋白浓度“”提示出现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贫血的类型有很多,但缺铁性贫血较常见。化验单上常显示为: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无论有无相应症状,所有缺铁性贫血患者和绝大部分缺铁的患者都应接受治疗。还必须找到并纠正缺铁的原因,如出血、慢性失血、乳糜泻、自身免疫性胃炎和/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道手术/减肥手术后等。临床用药:

口服:硫酸亚铁(非处方药)、血红素铁多肽、羰基铁、柠檬酸铁、抗坏血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静脉注射(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铁等。

对于无并发症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一般采用口服铁剂来治疗,因为给药方便。对于妊娠女性以及炎症性肠病、胃部手术或慢性肾脏病患者,常用静脉铁剂治疗。成人缺铁的推荐治疗方案是每日给予元素铁-mg,其中约25mg可以被吸收并用于生成血红素和其他分子。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隔日给药的铁吸收情况似乎与每日给药相当或更好,且不良反应通常更少。为了增加口服铁剂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请注意以下几点:

要将铁剂与含钙食品和饮料(牛奶)、钙补充剂、谷物、膳食纤维、茶、咖啡和蛋类分开食用。胃酸有助于铁的吸收,一些减少胃酸的药物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抗酸剂、组胺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应当在服用抗酸剂前2个小时或服用后4个小时服用铁剂。

饮食营养:除了口服铁剂外,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鸭血、猪血、鱼类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成人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5~10天达到高峰,2周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再服药4~6个月(补充贮备铁)。儿童服药后2~3周网织红细胞达正常,血红蛋白3~4周正常,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储存铁。对于接受口服铁剂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治疗开始后2周时重新评估患者。会检测血红蛋白量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时检查患者对口服铁剂的耐受性。对于静脉补铁治疗的患者,通常在输注铁剂后4-8周时评估患者。此外,血常规结果也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健康状态。

白细胞代表什么?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如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感染:如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性肝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如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中*(明显增多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白细胞的数目小幅度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此外,饱食、疼痛、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女性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以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此外,昼夜亦可有波动,下午一般会稍高于早晨。

白细胞的总数下降,意味着身体抵抗力变差,常见原因有病*、寄生虫感染;过敏、中*;服用了影响白细胞的药物,比如治疗甲亢的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白血病等。

血小板代表什么?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有: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疾病可能一生都逃不掉该怎么办常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