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三十年催生十台敦煌戏
在“敦煌舞派”的原生地甘肃,三十年间,敦煌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由一部敦煌剧引出了十台敦煌戏。
一九七九年五月,《丝路花雨》的推出,创立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丝》剧从敦煌莫高窟里保存着的历代舞姿图绘,选取、提炼出典型化的静态舞姿,探讨其动作流程,使其“复活”。“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成为“敦煌舞”的经典标志。
日前,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出席《丝》剧创新修排座谈会时表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丝路花雨》是中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思想的解放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创作环境,就不会有《丝路花雨》。
紧随《丝》剧之后,敦煌学专家席臻贯先生从敦煌遗书中成功破译古乐谱,敦煌艺术剧院舞蹈家将其以敦煌乐舞壁画为素材,编创了大型乐舞《敦煌古乐》。一九九四年,该剧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成功演出。
由兰州歌舞剧院一九九四年创作并演出的《西出阳关》是中国第一台舞蹈诗,采用散点式的结构,用现代文明人的目光,用俯瞰的角度,去感受古老土地上的一截岁月,一截风物,一截人生之旅。业内人士称,这部戏的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西部文化资源与东部创作人才结合的“强强联手”之路。
以敦煌文化为主题,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一九九九创作演出了反映真、善、美为主题的四幕儿童剧《九色鹿》。据悉,该剧取材于莫高窟第二五七窟西壁壁画上的“九色鹿”传说。
“丝路”成为一种“思路”,“花雨”成为一种“话语”。二000年四月,兰州歌舞剧院在北京成功首演了四幕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成为“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和兰州市的“城市名片”,该剧不仅创造了“多演出、多产出”的奇迹,还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
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亨说,二00一年,该剧团创作演出的陇剧《敦煌*》成为甘肃省第一台“敦煌题材”的戏曲剧目。据介绍,这是根据日本作家井上靖小说改编排演,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悲壮而凄美的故事。
二00二年,兰州市秦剧团从敦煌壁画本身“发掘”出《茸宝记》,是一部秦腔剧目。
时隔两年,甘肃省歌剧院创作的大型乐舞《敦煌韵》正式首演,成为甘肃省“敦煌题材”的第八台剧目。
十一月三日赴济南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大型京剧《丝路花雨》,是二OO七年四月由甘肃省京剧团历时四年精心创编的。京剧版《丝路花雨》由同名经典民族舞剧改编再创作,它将国粹京剧与敦煌舞蹈进行了结合,将西部民间音乐与京剧唱腔进行了结合。
二00七年底,以敦煌壁画故事为题材的杂技剧《敦煌神女》由甘肃省杂技团呈献在了兰州舞台,这是一台集歌舞、音乐、杂技、武术于一体的大型杂技剧,该剧丰富了甘肃“戏剧大省”的戏剧品种,也是甘肃省创作演出的第十台敦煌题材舞台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