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因及治疗 [复制链接]

1#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伴有侵袭性骨质破坏的进行性、危险性外耳道炎。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本病炎性骨质破坏可呈进行发展,常累及腮腺颌后窝、颅底、脑神经和脑组织,最终因出血、脑膜炎、脑脓肿等危及病人生命。

本病多发于一侧。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

临床表现为耳痛而且对镇痛药有抵抗作用。有浆液、脓性耳漏,也可伴有出血,有臭味,听力下降,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全身情况随病情加重而变坏;外耳道底壁可见肉芽,可并发腮腺炎,颌后窝感染,内耳感染,Ⅴ、Ⅵ、Ⅸ、Ⅹ、Ⅺ、Ⅻ等脑神经麻痹和脑膜炎、脑脓肿,CT显示骨质破坏。

坏死性外耳道炎

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本病起病较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常放射到同侧颞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耳屏均可肿胀,有明显触痛及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有肿胀与压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轻者亦可不累及鼓膜与内耳。

经一般抗炎治疗,常无明显疗效。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侵犯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邻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见。病变波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展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治疗恶性外耳道炎应从三方面入手:

(1)控制糖尿病;

(2)手术清创;

(3)应用抗生素。

手术清创时应力求除尽所有的坏死组织,必要时可以切除耳廓及大部分顾骨。长期应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按隆吩青霉素、苯咪哇青霉素、隆甲按行头抱菌素等,防止假单胞菌性骨髓炎复发。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组织氧水平,有利于多形核白细胞更好地发挥功能,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尽管如此,恶性外耳道炎预后不佳,死亡率在23~67%左右。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控制糖尿病,给予强力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妥布霉素和羧吩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还可应用多粘菌素B等对绿脓杆菌敏感的药物,早期施行根治清创手术,除尽坏死组织,防止炎症扩展,可减少死亡率,还应注意治疗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职称通关指南

涵盖高级职称题库科,初中级职称题库科,是目前涉及科目全面的医护考试题库

学习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