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5-15岁较常见。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由腮腺炎病病*所引起。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流行性思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着肿大。
腮腺肿胀是流行性思腺炎最显着的症状,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疼痛更剧烈。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4.其他病*所引起的腮腺炎:已知13型副流感病*、甲型流感病*、A型柯萨奇病*单纯疱疹病*、淋巴脉络膜丛脑膜炎病*、巨细胞病*均可引起腮腺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需作病原学诊断。
5.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6.其他病*所致的脑膜脑炎: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有的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与其他病*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学检查、病*分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
瑶医认为,洞比暗(相当于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腮肿”“腮疮”,俗称“猪头肥”,临床以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腺部位肿胀,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以疼痛和压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寒发热。本病冬春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
今日推荐
瑶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验方5则
处方1
组成:石灰、青矾、雄*各适量。
用法:共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处方2
组成:鲜八角树叶40克,红糖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处方3
组成:七叶一枝花30克,白及15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末,调米醋敷患处,每日1剂。
处方4
组成:突使端(赤小豆)鲜品适量。
用法:捣烂,鸡蛋清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
处方5
组成:梅并(梅片)1克。
用法:用黏稠冷米汤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每天2~4次,至愈炎止。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流行性思腺炎的预防措施有:
1.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注:以上验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验方来源
《实用瑶医学》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